自由听吧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账户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2546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音乐知识] 关于DVD-Audio与SACD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07-10-21 12:40:46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关于DVD-Audio与SACD <BR><BR><FONT size=3>1999年一月,DVD Audio规格刚公布时,您问十个音响界人士,到底DVD Audio与SACD那个会成为市场主流时,没有人能够给您肯定的答案,因为从SACD与DVD Audio的规格来看,二者十分接近,而且表态支持的厂家也相当接近。不过,以整体力量而言,Sony与Philips联手支持的SACD在意见整合能力上可能会大过DVD论坛的多家厂商。 <BR>2000年一月,同样的问题问十个音响界人士,可能有六个人会支持SACD。为什么?因为SACD无论是硬件或软件都已经上市,而DVD Audio还在以防盗拷为借口,延迟推出时间。至于DVD Audio的软件更是少得可怜,除了几张特别为展示而录的软件之外,还没有见到有计画的出片行动。 <BR><BR>事实上,在2000年一月之后,日本产业界已经慢慢把SACD归类于纯音响领域,而把DVD Audio视为将来与DVD Video共同结合的兼容机,并且预估在2002-2003年之间,兼容机的售价可以降到500美元左右。相对于SACD当时售价的高昂,大部份人都预期这样的结果。毕竟,如果这二种系统不自相残杀的话,对生产厂商与消费者都是好事。 可是,Sony与Philips会眼睁睁看着辛苦扶持的SACD被打入非主流产品吗?一旦SACD被打入纯音响领域,那就代表着领导市场无望。您想想看,目前全世界大约六亿部CD唱盘中,有多少比例是纯音响迷拥有者?Sony与Philips想要的是创造当年CD独占世界的光荣历史,而不是如后来HDCD昙花一现的微弱光芒,虽然大家都赞同HDCD的音效好过传统CD。 <BR><BR>事实上,从1999年到2000年,市场大局是对SACD有利的。一方面,DVD Audio无论在软硬件方面都严重的落后推出进度;另一方面日本厂商对DVD Audio也有心结。DVD Audio决定采用英国Meridian研发的MLP无损失压缩系统让日本厂商吃味,假若不是因为其它日本厂商忌惮全力支持SACD会让Sony再度成为巨人,相信市面上早就有更多的SACD唱盘了。Sony看清现状,知道机会难得,一方面推促与Philips关系密切的Marantz要尽早推出SACD产品,另一方面在降低价格上努力。Sony SCD-777ES(35万日币)的推出算是降价行动的第一步,而今年七月推出的SCD-XB9更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,因为它的零售价只有8万日币。DVD Audio与Video的兼容机预计二、三年后才能把售价降到500美元左右,然而Sony的SACD与CD兼容机现在就已经把售价拉到800美元左右了。 Sony的努力不仅于此,在今年十月,他们准备推出新的DVD Video旗舰DVP-S9000ES,这部旗舰上当然会搭载循序扫描输出。然而,令人惊讶的不是循序扫描功能,而是这部新旗舰竟然是DVD Video/SACD兼容机。当Sony把SACD唱盘的售价拉到8万日币时,我们都很清楚,Sony已经吹起小规模局部战争的冲锋号声了。而把SACD与DVD Video结合在一起的动作更代表着Sony已经不把战场局限在纯音响与主流市场的二分法上,而是全面的向DVD Audio宣战。同时也向唱片公司以及消费者们宣示SACD对主流市场势在必得的决心。依照Sony惯用的手法,明年一定会推出更便宜的DVD Video/SACD兼容机。 <BR><BR>可惜,在Sony这些大动作之后,DVD Audio并没有特别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出。到底DVD Audio是想藉一举推出多声道DVD Audio系统来超越SACD的二声道呢?还是认为目前市场上对CD的需求仍然存在,不需要太快颠覆既有的CD音乐市场,所以才没有大动作?甚至是因为无法解决盗拷问题而意兴阑珊?我想,这三个问题都是因素之一。然而,这三个问题有那么容易解决吗?让我们从唱片公司的角度来解读吧。 <BR><BR>最近几年,全球各大唱片公司的营运状况并不理想,CD的供过于求是原因之一,网络免费下载的侵权行为也是原因之一。然而,更严重的是唱片公司普遍对于前景不明的疑虑。网络掀起了淘天巨浪,以网络传输数字影音讯号在未来宽频时代就会实现。假若真有那一天,目前的唱片生产、销售体系有可能大变化、重组。而唱片公司与艺人之间的签约、版权保护等等头痛问题也会一一浮现。处于内忧外患之下的唱片公司能够在这些压力下再承受CD全面转换为二声道的DVD Audio或SACD的冲击吗?这是个疑问。 再来,多声道纯音乐录音不比二声道录音。二声道录音从1950年到开始,已经有将近50年的历史。而多声道的电影配乐从1980年代迄今,也已经确定了录音放音系统。唯有多声道纯音乐录音仍然在摸索阶段。目前,DTS以电影多声道方式推出许多多声道音乐录音,不过那并不是SACD或DVD Audio多声道系统。因此,对于录音工程师而言,统一的多声道录音方式是必须解决的事。 <BR><BR>更要命的是,目前录音室的各种专业器材对于SACD或DVD Audio的规格都无法完全涵盖。就以100KHz的再生能力来说好了,录音的麦克风就过不了关,它在极高频上的衰减让它要超过50KHz都很难。再来,要如何传送、储存24Bit/192KHz的二声道数字讯号或24Bit/96KHz的多声道讯号也还是个问题。就算录音问题在美国唱片协会RIAA与美国工程协会AES、欧洲工程协会EBU的合作下(事实上他们已经进行许多努力)得到解决?所有的唱片公司、录音室能够有经费把录音器材全面翻新吗? <BR><BR>至于防盗拷。最近,业界传出DVD Audio防盗拷码会劣化音质的说法,这更令人对防盗拷的进展忧心忡忡。事实上,计算机界人士本就不看好防盗拷码能够有效杜绝盗拷,假若防盗拷码无法有效杜绝盗拷,而且还会令音质劣化,DVD Audio还有什么理由来使用它呢?其实,就如同DVD光驱的区域码名存实亡一般,DVD Audio怕的并不是家庭零星的盗拷,而是怕网上mp3.com或Napster这种杀伤力强大的散播行为。最近美国法院裁定mp3.com侵权,要赔偿唱片公司的判例、以及还在上诉的Napster都让唱片公司感到欣慰。不过,唱片公司要彻底打赢数字时代里防盗拷的硬仗还言之过早。 <BR><BR>综合观之,无论是SACD或DVD Audio,任何一方想要在各种条件都完全成熟之后才发动攻势是不可能的,唯今之计就是打带跑,以有限的规模战来达到抢占市场与宣示决心的目的,并且争取最佳的Timing发动下一波攻势。今年十月日本电子展中,到底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展出我还不知道。不过就目前的态势来看,Sony的SACD无疑领先DVD Audio一个马身。 <BR><BR>SACD唱盘的真正声音实力? 我第一次听SACD时 ,用的是Sony SCD-1唱盘,听的软件大部份都是Sony旗下的SACD。这次,我听的是DMP与Telarc的SACD。没想到,这前后二次给了我相当不同的印象。我第一次的印象是SACD肯定要比CD的音效还好,而如果用SACD唱盘来唱CD时,SACD唱盘就不一定比CD唱盘好。这次,除了Sony SCD-1之外,我再加了Sony SCD-XB9以及Marantz SA-1二部SACD唱盘,没想到在三部SACD唱盘交叉比较之下,我对SACD唱盘的看法有了改变。我改变了什么看法呢?没想到廉价的SCD-XB9唱起CD来也可以达到相当好的水准。您想想看,一部在日本定价80,000日币的SACD唱盘,竟然能够把CD也唱出好声,这不仅透露了Sony想用SACD唱盘打出新天下的企图,也让DVD Audio感到受更大的竞争压力。至于CD唱盘,处在SACD唱盘与DVD光驱的二面夹杀下,要如何杀出血路,那就更令人好奇了。 <BR><BR>以往,由于大部份买DVD光驱的人也同样的用它来唱CD,所以严重影响了廉价CD唱盘的市场。不过,毕竟DVD光驱的制造重点在于影像以及5.1声道的再生,并非针对CD的音响效果去考量,所以DVD光驱回放CD的效果无法让人满意。现在,SACD是针对立体声回放而设计,因此对声音的表现下足功夫,连带的使得CD的回放效果也被重视。所以,就以再生CD的效果而言,SACD唱盘强过DVD光驱是可以理解的。未来,会有更多人以SACD唱盘来取代CD唱盘吗?这要从售价与软件普及率二方面来看。先说售价。假若越来越多的日本厂商推出类似Sony SCD-XB9的廉价SACD唱盘,我认为的确会有越来越多人以SACD唱盘来取代CD唱盘。这些人未必是发烧的纯音响迷,因为发烧的纯音响迷对于日本厂家的音响制品尚未建立信心,他们大多倾向使用欧美的Hi End数字讯源。但是,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,发烧的纯音响迷人数绝对比一般人少得多,所以市场的主流趋势会由一般人创造出来。 <BR><BR>再来,我们从SACD软件的普及率来观察。目前除了Sony自家之外,DMP、Telarc的SACD我也听过,其它公司所出版的SACD我则尚未听过。就我所了解,目前市面上大约有一百多张的SACD供应,这些数量简直少得可怜。不过,若与DVD Audio相较,则SACD的出片速度与数量又显得遥遥领先。我想,硬件与软件是鱼帮水、水帮鱼的事。假若硬件卖得越多,唱片公司自然就会有兴趣推出软件。可是,假若市面上看不到几张软件,你要消费者如何能够放心购买硬件呢?所以,就消费者的角度而言,除非硬件与软件的选择性够多,否则他们不会贸然进场支持。就现实面来看,硬件制造公司与唱片公司应该凝聚共识,认定SACD就是未来主流,赌它会成功,这样才有可能让SACD的市场爆发出来。 <BR><BR>除了软件的数量可以决定市场成败之外,软件的售价也具有影响大局的能力。以目前SACD软件动辄上千元台币的售价,对于SACD的普及的确是个很大的绊脚石。为什么SACD要卖那么贵呢?产量少是一个原因,同时容纳CD/SACD的复合压片也是原因之一。为了让全世界将近6亿部CD唱盘也可以买(不是唱)SACD,所以SACD有二层,第一层是反射层,容纳一般CD讯号。另一层则为高密度(HD)的半透射层,容纳SACD讯号,这样的作法成本当然居高不下。以SACD的规格而言,它可以制成单层HD、双层HD以及HD与CD层复合,我认为只要制成单层HD,专门容纳SACD讯号就可以。因为拥有SACD唱盘的人几乎不可能会去唱CD层,除非偶而比较一下。而使用CD唱盘的人也不可能花那么贵的钱去买一张SACD回来,只唱CD层。目前SACD的售价就好象1982年左右CD刚推出不久奇货可居的情况。不过,当初全世界都已经说好采用CD系统,没有另外一种系统搅局。而现在,DVD Audio虽然还在只闻楼梯响的阶段,但它仍然具有左右大局的力量。SACD厂商如果不趁现在以低价抢占市场,让DVD Audio没有生存空间,那就真的太笨了。 <BR><BR>到底是SACD或DVD Audio在未来能够获胜?我想现在尚言之过早。不过假若按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,则SACD占领先地位是勿庸置疑的。现在是购买SACD或DVD Audio的时机吗?以Hi End业者来说,答案当然是否定的,因为Hi End业者无法从日本唱盘上赚到钱。而欧美厂商的脚步还迟缓得很。至于您,那就看您自己的盘算了。 </FONT>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 赞一个赞一个 反对反对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账户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联系站长QQ|自由听吧 ( 陕ICP备12012121号

GMT+8, 2024-6-16 04:46 , Processed in 0.093750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 Licensed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